招募信息

第二部分:细胞药品阶段的世界现状

  • 细胞药品分类及情况(MSC干细胞药品获批情况等)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George Daley曾预言:“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细胞治疗分为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两大类。而干细胞治疗又分为全能型干细胞和非全能型干细胞,前者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后者包括组织器官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等。

  • 2.2免疫细胞现阶段的主要适应症在肿瘤

    2020年7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出台了一则关于公开征求《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项技术从兴起到“爆款”再到“一刀切”叫停,以及近几年的逐步“回温”,犹如过山车般的浮沉起落恰是一场历久弥坚的考验,证明了这项不算新的“新”技术顽强的生命力!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不论是新的理论还是新技术,都必然要经过波折困难的洗礼才有可能更加坚定踏实的绽放。令人欣喜的是,监管层也已越来越透彻的理解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优势以及核心内涵,国际上目前已经有多款免疫细胞药物通过商业化获批,国内一方面引进了两款国际商业化产品,自主研制的本土3款目前也处于商业化阶段。爱萨尔在免疫细胞也有布局,其类型是Z-RAK包括T细胞和NK细胞的混合免疫细胞的形式。目前的适应症为肝癌,在IND申请阶段,技术手段是提取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对其进行体外扩增或体外生物工程处理,增加其数量及加强其杀伤能力,以达到回输后杀伤肿瘤的目的。魏泽西事件爆发前,由于环境因素,国内制药业发生了太多事情。在“肿瘤免疫疗法”,“肿瘤生物疗法”和“肿瘤基因疗法”的幌子下,上世纪在欧美被淘汰的所谓“新技术”以天价出售。有些治疗方法不仅会失去治疗的机会,而且可能成为“杀手”。近年来,在逐渐解决了国内细胞免疫疗法行业的混乱之后,真正使患者受益的正式尖端技术已经崭露头角!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疗法给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和遗传病等难治性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并开始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中进入临床应用。多种方式,我国医疗机构也开展了逐步开展临床研究,患者希望接受高质量细胞治疗的呼声日益增高。相关部门也在规范并加快细胞治疗科学发展,并允许临床研究证明安全有效的体细胞治疗项目经过备案在相关医疗机构进入转化应用(在接受治疗之前,您必须查看医疗机构是否已获得申请资格,但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细胞免疫疗法还是处在生物科技公司,真正被正规医院接受的屈指可数)。

    2024年3月1日,科济药业自主研发的针对BCMA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T053,商品名:赛恺泽)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于既往经过至少3线治疗后进展(至少使用过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等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是国内上市的第5款CAR-T细胞治疗药品。

    过去的一年里,最为瞩目的CAR-T领域获批上市的产品突破10款,国内也迎来了第五款上市CAR-T产品,实现了跨越性进展;首款TIL疗法Amtagvi(lifileucel)获批上市,标志着细胞治疗进入治疗实体瘤新时代;Afami-cel的上市也蓄势待发,有望成为全球首款TCR-T疗法。除了成绩斐然,整个免疫细胞疗法行业都处于迭代升级的潮头之上。

    得益于前沿科技的进步与产品设计与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TIL、TCR-T等多种疗法成药路径的走通,免疫细胞药物赛道从CAR-T单一竞品已经转变成CAR-T、TCR-T、TIL、NK、CTL等多种差异化的新型免疫细胞疗法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今年还涌现了诸如混合活化杀伤(MAK)细胞、PD-1基因编辑T细胞等新型细胞治疗分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免疫治疗盛世景象。

  • 2.3 MSCs细胞现阶段的主要适应症在退行性疾病

    发育过程中留存于人体各组织中具有一定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通过细胞因子旁分泌等作用,调节炎症微环境,调节其他组织细胞生长,进行疾病的治疗。

    国际上目前有10余款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获批(国家包括美、日、韩、印度等在内),我们国家是2019年申报以来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爱萨尔在间充质干细胞药物的研制走在国内前列,目前有 3项间充质干细胞药品进入临床,其中1项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同样,在普遍用于临床研究前,间充质干细胞稳定有效的生产培养条件、作用的途径和剂量以及血液相容性等问题都需要大量实验不断证实。另外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考究。

    以下表格中我们总结了目前全球间充质干细胞(MSCs)药品上市情况。



    全球已上市干细胞药品统计.png
  • 2.4 iPSCs有可以用于全身组织器官替换疗法的可能

    将人体组织细胞通过重编程技术转化为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的细胞(2012年诺贝尔奖)。iPSCs可分化为全身各组织器官细胞,这使得未来以组织器官替换来代替治疗成为可能。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iPSC领域的生物医药公司中,包括澳大利亚的Cynata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的产品已进入III期临床,适应症为骨关节炎。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国际细胞动力学公司(CDI)、Fate Therapeutics、BlueRock  Therapeutics、安斯泰来(Astellas)、 Century Therapeutics、Healios K.K. (TYO)、等企业,这些公司有进入IND的产品,适应症包括帕金森、肿瘤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除了上述公司外,还有一些公司正在开发基于iPSC的产品,例如Allele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s正在开发一种由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胰腺β细胞;Bone Therapeutics正在与美国Implant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同种异体iPSC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MSC);Exacis Biotherapeutics正在从iPSC衍生的细胞平台(ExaNK™ cell)中开发iNK细胞;Cytovia Therapeutics布局了Flex-NK™ cell engagers和iPSC衍生的NK细胞等。

    除了以上国外iPSC领域进展较快的企业,国内企业也有多家布局iPSC研发管线,基本形成三大梯队:已进入IND阶段的呈诺医学、中盛溯源、睿健医药、艾尔普再生医学、霍德生物;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士泽生物、赛元生物、赛贝生物;位于早期开发阶段的血霁生物、启函生物,昕传生物,星奕昂生物等。

    其中呈诺医学的iPSC产品已经处于临床I期;中盛溯源的“NCR100注射液”、“NCR300注射液”获批临床;睿健医药的“NouvNeu001”在研管线获批临床;艾尔普再生医学心力衰竭细胞治疗产品“人iPSC来源心肌细胞注射液”获IND受理。爱萨尔公司iPSCs-NK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在IND申请中。目前国内外暂无任何一款产品处于商业化获批阶段。

    然而,细胞治疗不仅是医疗变革浪潮的大势所趋,更是国家极为看重的发展布局。早在2022年5月,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就明确,发展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在国家大力扶持的背景下,相信国内会有更多细胞领域的成果正在转化落地的路上。

  • 2.5中美在细胞药品领域对比分析

    美国等技术领先国家在2002年就开启了细胞治疗产品的药监审批,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业化制造体系,在间充质干细胞药品及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方面均有十余款产品获批上市。我国于2016年底才将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作为药品进行审批,行业的发展整体落后于国际15年,仅在最近两年才有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上市。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为自体治疗,适应症主要为肿瘤,且目前获批的产品治疗费用均超百万元。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老百姓用得起的中国创新药”理念。异体干细胞药品可以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及批量化制备,干细胞药品的制造成本可以几何倍数降低,最终可实现以普通人能接受的价格上市销售,惠及各类重大疾病的广大患者群体。但目前该类产品仍未在国内上市获批,距离实现老百姓用得起的细胞药品仍有一段最为艰难的路要走。现进展最快的为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间充质干细胞药品(临床III期)。

    由于细胞药品来源于人体组织,属于人类遗传资源,受到各国人类遗传资源条例的管控,制药企业无法直接使用国外制造的产品打入国内市场,必须在国内重新生产制造,重新申报,这为国内自研的异体干细胞药品争取了一定的时间,给中国细胞制药产业弯道超车并守护好国内巨大细胞治疗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但要在这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实现弯道超车,我们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1) 商业化制造人才缺乏。

    (2) 未建立健全商业化阶段细胞治疗产品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体系。

    (3) 上下游产业链不健全。

  • 2.6 曾经未能把握的机会

    中国在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也曾经领先(或者说冒进)过,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获批基因治疗产品就出自中国,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 来自海归科学家创办的公司,由当时的副总理曾庆红命名为“今又生”(曾九月视察赠名,10月产品获批),在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没有足够病例的情况下于2003年获得批准。批准之后,国际上有很多疑问和批评,后来其他各国开展的以p53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均告失败。“今又生”上市二十年来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证实其有效性,也没有继续扩展到多种肿瘤的规范研究,目前已销声匿迹。而同样为直接给药的基因产品,美国首次获批时间是2017年,时间落后于中国14年。可见一个新领域、新产品的诞生一定是多年的科研积累和踏踏实实的产品开发,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和监管部门的审慎核查。

  • 2.7回顾与展望

    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为自体治疗,针对适应症主要为肿瘤,且目前获批的产品治疗费用均超百万元,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老百姓用得起的中国创新药”理念。异体干细胞药品可以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及批量化制备,干细胞药品的制造成本可以几何倍数降低,最终可实现以普通人能接受的价格上市销售,惠及各类重大疾病的广大患者群体;但目前该类产品仍未在国内上市获批,进展最快的为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膝骨关节炎间充质干细胞药品(临床III期),距离实现老百姓用得起的细胞药品仍有一段最为艰难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