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信息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不止罕见”(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呼吁全社会关注全球约2.5亿罕见病患者的生存困境。他们不仅要对抗复杂的病症,更面临确诊难、治疗难、药物稀缺的挑战


9e656afa613fb3a3101578921a9fe919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226%2Fb1836d46j00ss9prc001rd000u000gv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罕见病虽单病种发病率不足0.65%,但全球已知病种超7000种,我国患者群体已超2000万人。而罕见病离你我并不遥远,研究表明,每个人平均携带3个隐性致病基因突变,若父母双方携带相同缺陷基因,下一代可能罹患罕见病。生命的传承中,罕见病从未远离。


image.png


在我国每年新增罕见病患者人数超20万,这其中,约有2.3万人是渐冻症患者。近年来,霍金、张定宇、蔡磊等公众人物的患病经历,让这一疾病走进大众视野。


Part 1
渐冻症:清醒的禁锢


渐冻症,全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由于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病变,导致人体肌肉逐渐无力、萎缩、频繁“肉跳”逐渐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呼吸困难,最终因呼吸衰竭离世,平均病程3-5年,中位生存期约27.5个月。


c409bcd1e3e8b96af45139a33a64c4c.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全球约有40万渐冻症患者,我国约有10万名患者。其发病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癌症、艾滋病等一起列为五大疑难杂症之一。


渐冻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医学研究表明,约5%-10%为家族遗传性突变,90%-95%为散发性,可能与环境、免疫异常相关。这种疾病会逐步"冻结"患者的运动能力,但患者的感知能力和思维功能通常保持完整,这种"清醒的禁锢"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挑战。


Part 2
治疗困境与曙光


目前仅有利鲁唑(Riluzole)、依达拉奉(Radicava)2款药品被FDA批准用于渐冻症的治疗。但渐冻症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这两种药只能减缓疾病进程,除此以外渐冻症尚无治愈或有效治疗方法。


由于渐冻症的致命性和不可逆的进程,当前医疗手段无法治愈,寻找新的有效疗法迫在眉睫。而应用干细胞移植来阻止或延缓渐冻症的进展逐渐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可以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运动神经元,从而可能减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2024年,西湖实验室雷凯团队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omuscular organoids model spinal neuromuscular pathologies in C9orf72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的研究成果。


cd8460803365302d1a3f53da73b5486.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利用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构建神经肌肉类器官(Neuromuscular Organoids, NMOs)的方法,用于研究渐冻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体外疾病模型。研究团队使用C9orf72突变的ALS患者的iPSCs,成功地诱导出NMOs。这些NMOs模拟了包括骨骼肌收缩障碍,神经肌肉接头退化和蛋白异常堆积等疾病相关的病理特征。同时,研究团队还展示了这种类器官模型对测试ALS治疗药物的功效。


图片

C9orf72-iPSCs构建形成神经肌肉类器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ALS患者躯干脊髓神经系统及外周骨骼肌病变的类器官模型。研究人员相信该模型能够用于未来ALS或者其他神经肌肉接头类疾病的药物测试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


近些年国内外,有关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的临床案例也越来越多。 


01

案例1

2022年1月,日本株式会社再生医学研究所宣布: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上田实团队使用培养干细胞产生的上清液对一名68岁的渐冻症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的呼吸功能得以稳定,运动能力有所改善。研究者表示,今后可以把治疗范围扩大到早期病例和壮年患者,将实现完全治愈作为最终目标。

02

案例2

2017年,在以色列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人员通过肌肉和鞘内联合移植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了渐冻症患者体内。

结果表明,14位受试者耐受良好,用力肺活量的恶化速度减缓,渐冻症的功能评分下降减慢,治疗后6个月病程进展至少改善了25%,显示了细胞移植在治疗渐冻症时的巨大潜力。


Part 3
政策助力,未来可期


近年来,罕见病领域迎来政策春风。2023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新增13种罕见病用药,目前已有90余种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覆盖《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病种。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加速审批等政策激励药企研发,推动治疗研究向好发展。


从“无药可用”到“有药可期”,渐冻症治疗的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医学与生命的共振。国际罕见病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盏明灯,照亮2.5亿患者破茧重生的前路——医学的进步与社会的温度,终将让“罕见”不再意味着“无望”。